善良是一粒种子,呵护便会发芽


有人说,“人善被人欺”。的确,善良的人可能会比别人生活得更困难。可你想过这是为什么?除了社会没有健全的好人保护制度,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,就是我们对善良的口诛笔伐。
朋友有难,你借了钱,他赖账。身边的人不是谴责那个欠钱不还的所谓“朋友”,却是嘲笑你,“谁让你会借呢”。
天冷路滑,老人摔倒,你好心把他扶起来,他却说是你把他撞倒的,想讹钱。身边的人不是谴责受伤的老人是非不分,却是嘲笑你,“谁让你扶呢”。
公交车上,你好心让座给孩子,结果孩子父母连句谢谢都没有,还翻了个白眼,好像本来就是你占了他们的地方。身边的人不是谴责那对不懂事的家长,反而对你冷嘲热讽,“谁让你让座呢”。
这样的世界,不可怕吗?
这个世上,每个人都活得不容易,谁都有理由痛恨人生,但也有些人会选择原谅那些他们本来应该痛恨的人。或许是因为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领悟,或许是开始明白,没有谁真的能够理解谁的处境和立场。
面对别人的错误和罪恶,你当可以不原谅,甚至动用任何方法谴责、惩罚罪恶,但对于善良的人,真的就得过且过吧,在这个凉薄的世界里,善良太宝贵了,我们都应该好好守护它,而不是让谴责变成压倒善良之人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你可以不认可,但不应该谴责。每个人心里良知的标尺都千差万别,你觉得心安理得的惩罚,别人做了可能会自责。罪恶的确很可怕,但比罪恶更可怕的是,我们都不允许别人善良了。
有人说,一个人的善良要有锋芒;也有人说,希望自己不要太善良。
下班回家,在路边看到一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小猫,我正想走上前去查看,一个小男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,跑上去摸了摸小猫,冲着不远处的妈妈着急地喊:“妈妈,它快冻死了。”
那个妈妈大喊了一声:“别过去!”
当时我心里咯噔一下,看来这只小猫还得我带回家。
可没想到,这个妈妈快步走上前,从脖子上摘下一条厚厚围巾,小心翼翼地抱起小猫说:“别直接抱,他可能会抓伤你。”
男孩一边猛点头,一边问妈妈:“我们能养它吗?”
妈妈温柔地回答:“可能不行,奶奶怕猫。不过咱们先给它找个暖和的地方,再帮它找个好人家。”
看到那一幕,我忍不住哭了,因为见过太多父母训斥孩子的善良。
“街上那么多流浪猫,你管得过来吗?”
“人都养不活了,还养狗?”
这种话,你大概也听过。
父母可能永远不会懂,孩子多么容易失去最宝贵的善良。
你总跟孩子说,要做个好人。可他做好人的时候,你却总是责怪他。这种混乱,谁能受得了。
我也特别担心孩子受伤害,但无论我多想跟孩子说我希望你不善良,我都不敢说。
因为我打心眼里希望他善良,更希望他能学会用成熟的方式守护这份善良。
为什么我们都知道做人要善良,可是负面消息总是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呢?因为通常人们内在的负面能量储存得多,源于心灵饥渴,迫切需要填充。所以,就和外在负面的能量相应了。
就好比苍蝇会渴望粪便和腐肉,哪怕鲜花就在他的面前。它也不屑一顾,这就是物以类聚。
当一件正面的事件发生以后,那些负能量多的人,并不能获得喜悦。更有甚者会抨击善良。而当一件负面的事件发生以后,内在负能量多的人,就特别相应,便因此发泄、诅咒、谩骂、抱怨、悲观。
殊不知,越发泄,负能量就会越多,负能量越多,就越想发泄。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。
佛法云:人的心中有11个善心所,却有26个恶心所。所以,人心与恶法比善法更相应!
所以我们智慧的祖先告诉我们,不要传恶,要隐恶,而且要加大扬善。就是要通过这些方法,把恶抑制,继而把人心中的善开发出来。
或者说,善恶就犹如两类种子,给谁浇水,谁就生长变多。我们不要给恶的浇水,我们要给善的浇水。
对于别人的善心善行,我们不能加以鞭笞,要知道,尊重别人的善良,也是一种行善。
因为你永远不知道,你的一个小小的善举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好运。你发自内心的善良终会变成看的见的财富,它会替你赢得全世界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在磨练中坚持,在坚持中看到希望

小故事,大道理(2)

这是一篇描述“五颜六色”关于颜色的单词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