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“存钱”反而赔钱了–负利率


负利率是指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后为负值。也就是说,你把钱存进银行里,过一段时间后,算上利息在内没有增值,反而贬值了。
当你把钱存入银行,银行会给你一个利息回报,比如某年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%。而这一年整体物价水平涨了10%,相当于货币贬值10%。一边是银行给你的利息回报,一边是你存在银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,那么这笔存款的实际收益是多少呢?用利率(明赚)减去通货膨胀率(暗亏),得到的这个数,就是你在银行存款的实际收益。
例如2008年的半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是3.78%(整存整取),而2008年上半年的CPI同比上涨了7.9%。假设你在年初存入10000元的半年定期,存款到期后,你获得的利息额=(l0000x3.78%)-(10000×3.78%)×5%=359.1元;而你的10000元贬值额=l0000x7.9%=790元。790-359.1=430.9元。也就是说,你的10000元存在银行里,表面上增加了359.1元,而实际上减少了430.9元。这样,你的银行存款的实际收益为-430.9元。
负利率的出现,意味着物价在上涨,而货币的购买能力却在下降。即货币在悄悄地贬值,存在银行里的钱也在悄悄地缩水。
虽然理论推断和现实感受都将“负利率”课题摆在了百姓面前,但有着强烈“储蓄情结”的中国老百姓仍在“坚守”储蓄阵地。银行储蓄一向被认为是最保险、最稳健的投资工具,但也必须看到,储蓄投资的最大弱势是:收益较之其他投资偏低,长期而言,储蓄的收益率难以战胜通货膨胀,也就是说,特殊时期通货膨胀会吃掉储蓄收益。因此,理财不能单纯依赖“积少成多”的储蓄途径。
面对负利率时代的来临,将钱放在银行里已不合时宜。对于普通居民来说,需要拓宽理财思路,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,让“钱生钱”。负利率将会对人们的理财生活产生重大影响。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财富如现金、银行存款、债券等,其实际价值将会降低,而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财富如不动产、贵金属、珠宝、艺术品、股票等,将可能因为通货膨胀的因素而获得价格的快速上升。因此,我们必须积极地调整理财思路,通过行之有效的投资手段来抗击负利率。
抵御负利率的手段有很多,首先是进行投资,可以投资基金、股票、房产等,还可以购买黄金珠宝、收藏品。当然,我们必须以理性的头脑和积极的心态来进行投资,不要只看到收益,而忽视风险的存在。
除了投资之外,还要开源节流,做好规划。其中首先就是精打细算。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,如何用好每一分收入显得尤为重要。每月收入多少、开支多少、节余多少等,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,并在此基础上分清哪些是必要的开支、哪些是次要的、哪些是无关紧要的或可以延迟开支的。只有在对自己当前的财务状况明白清楚的情况下,才能做到有的放矢。
其次是广开财源,不要轻易盲目跳槽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一些兼职,与此同时也要不断地提升自我,增强职场与市场竞争力。
最后就是要做好家庭的风险管理,更具体来说,就是将家庭的年收入进行财务分配,拿出其中的一部分来进行风险管理。而提及风险,就必然要提到保险,保险的保障功能可以使人自身和已有财产得到充分保护,当发生事故的家庭面临资产入不敷出的窘境时,保险金的支付可以弥补缺口,从而降低意外收支失衡对家庭产生的冲击。从这一点来说该买的保险还是要买,不能因为省钱而有所忽视。
总之,你必须行动,不能坐等财产逐渐缩水。其实,负利率不可怕。最可怕的是你面对负利率却无动于衷。
《每天学点儿经济学》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2018春节祝福语(中英版)

小故事,大道理(1)

关于”cat“的常用英语口语化表达